close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師父上課的主題

 

"律己以嚴,待人以寬"的出處是在論語中的論君子一篇中有說到"君子律己以嚴,待人以寬;小人疏於責己,待人以嚴。"

在我們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和過失;卻看不見自己的錯誤,這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毛病

 

我想這句話大家都有聽過,但試問自己真的有做到嗎?

我們犯錯時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但是如果一旦是別人犯了錯,我們卻無限上綱的放大他人的錯誤

當我們指責他人的不是時,是否想到哪一天換作是自己犯了錯,如果他人也得理不饒的死咬著我們的錯誤時我們又做何感想?

 

其實這句話被師父加以解釋後不單只是如此,原來付出也是律己以嚴,待人以寬呀!

師父說每一個人都有福田,要學習付出,要懂得付出,付出也是在培養自己的福田。

每個人都真心無私的付出,哪一天自己需要他人來幫助自己時,別人會因為自己曾經無私的付出,而來相助於自己。

 

師父說以前坪林有名的特產是茶葉和一種只有在新年才有的蜜柑之類的,在以前農業時代,金錢比較不流通,當時都是以物換物,如果小王家的茶葉要採收,那小黃家有男丁,小李家也有男丁,大家都會去幫小王家採收,而小王家會準備豐富的餐點來招待這些來幫忙採收的親朋好友,一天備七餐,就怕對客人不周到。因為來幫忙的客人家裡都住很遠,一來一往實在不方便,所以主人家也會備下工寮來讓那些遠來的客人住下,當時的農業年代會那麼好都是因為互助的精神。

 

而我們是一個修行的大家庭,也是要互助,不可以自私,要我們的團體更好,就是要無私的付出。師父說修行人要修甚麼?要修的就是習性。貪嗔癡慢疑。在一個團體裡每個同修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生長背景,不同的心態,但是我們現在都在同一個修行團體就要學習放下習性,放下執著,放下身段,才能無條件的付出,學習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也不要去計較誰做多做少。

 

聽著師父上課,有一種感想個人感想,我不會去計較誰做的比我少,但我會因為別人做的比我多而自慚,我也不會因為師父母特別關心哪位同修而吃味,因為我知道一定是同修比我還需要師父母,所以我們也是要適度給同修關愛,而非爭寵,因為我知道師父母一個眼神都是在關心每個弟子,不見得一定要開口說話,有時師父一個關愛眼神投射,對弟子來說也以足夠,師父只有一個,師母只有一個,沒有分身,但是需要兩老的人卻很多。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只想到自己的感受,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就會忘記付出,其實在道場付出的同時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在幫助自己,人家說"施比受有福"意味著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件幸福的事。

未來師父母會帶領我們走向社福,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但是在往社福方向之前,我們也必須要打好基礎,不是等道場建好才開始規劃,師父說:不是等硬體準備好才開始準備軟體,沒有軟體即使硬體再好也沒用。我們現在就要開始好好學習,調整心態,一但時機到時我們就能往前走。我很高興我們道場的目標是社福,很久以前我曾經去老人院當義工,那時我還小,我記得我一口一口的餵老人家吃飯,哪時我就想以後我有能力我還想當義工,希望自己能好好學習等到哪一天時發揮自己微薄之力。

 

嚴以律己,寬以待已,這句話我會好好琢磨。

謝謝師父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瑞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